物位|液位|温度|压力|流量
智慧好仪表 上海科戈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联系科戈

上海奉贤沿浦西路100号
021-67156716
cogoinfo@qq.com
  • 22
    2019-10
    【仪表网仪表产业】2019年8月,药典委发布中药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征集意见稿,规定植物类中药材、饮片所有品种需检验重金属5项,农残33项。 据悉,最新消息,药典2020版上农残、重金属已板上钉钉,要实施了。新版药典,2020年12月1日实施,距今尚有1年多时间,建议中药企业(含饮片、中成药)尽早布局准备,避免被动,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等待了。先算一笔账,要花多少钱。全中药行业花费200多亿。 新标准发布后,按GMP要求,必须配备相应设备,具备检测能力;要确保销售的产品合格,不然超标,处罚100万。以下计算一下相关费用。33项农残检测仪器费用:液质质(三重四级杆)约180万、气质质(三重四级杆)150万;完成33项检测,需以上两台一组设备共计330万。按公示方法,无法批量检测,一天能检测约2批次原药材。 重金属检测仪器费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0万(不能批量检测)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130万(可批量检测);单个企业最低购买费用:只购买一组农残、重金属检测设备380-460万。实际满足生产运营费用:如按小企业每天来10批原料计算,不计算成品检测情况,农残每天只能测2批,需配置5组共计1650万;重金属购买一台质谱仪,130万,共计投入1800万能满足。如大企业,每天30批原料计算,不计算成品检测情况,需配置15组农残设备,共计约5000万;重金属质谱仪2台,230万。也就是说,如满足企业正常运行,小企业至少投入1780万;大企业需投入5230万。 全中药行业投入费用: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中药饮片企业约2200家、中成药企业约3000家;按每个企业最低投入购买一组仪器来计算:全行业需购买液质质(三重四级杆)5200台,气质质(三重四级杆)5200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200台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5200台。全中药行业仪器购买需总投入:197.6亿-239.2亿元。日常检测费用:单批检测费用约5000元(注:按试剂、耗材、人力等预估),除了购买设备的支出外,企业一年日常检测费用还要花多少钱。按一家小型饮片厂,一天10批,扣去节假日,一年算2500批吧(只计算药材、未计算成品批次;成品考虑直接数据引用。);一年单独检测农残、重金属费用1250万元。实际上大企业批次更多,费用更高。 除了仪器,企业还要提前干什么?
  • 22
    2019-10
    【仪表网】运载火箭,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是在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的,一般由2~4级组成。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 2018年12月24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感慨中国航天的“惊人进步”,火箭轨道发射次数首次超过了美国。中国在研发科技上从未停下过脚步。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我国运载火箭新系列——“龙”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和未来发射计划。我国火箭技术再度取得新进展。“龙”系列是航天科技集团继“长征”系列后推出的又一运载火箭系列。目前,“龙”系列产品规划为“捷龙”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和“腾龙”液体运载火箭系列两大类。“捷龙”系列包括捷龙一号、捷龙二号、捷龙三号三型固体运载火箭以及捷龙亚轨道运载器。“捷龙”系列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特点。该系列中的首个型号捷龙一号已经在2019年8月17日首飞成功。捷龙一号是微小型火箭,能够提供500公里(轨道)200公斤的运载能力,捷龙二号、三号则在运载能力上有所增长。而在运载火箭上,仪器仪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火箭仪表设备吧! 火箭上的仪器舱一般在有效载荷舱的下面,它是安装飞行控制系统主要仪器设备的专用舱段,而火箭上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中间装置(电子计算机等)、测试仪表(陀螺仪、加速度表等)、执行机构(中磁阀门、电爆器材、姿态喷管、发动机伺服机构等)和电源配电装置(电池、二次电源、配电器等)组成。详细来讲,中间装置是火箭的“大脑”,它接到测量仪表发来的各种纠偏信号后,立即进行计算和综合处理,并将信号放大后传送给执行机构;测量仪表就好比是火箭的“眼睛”,能随时监视运载火箭飞行路线是否对头,飞行姿态是否正确,并及时发出纠偏信号;执行机构接到中间装备传来的命令后,把电信号转变成一种相应的机械运动,准确地对火箭飞行路线或飞行姿态进行纠偏,使发动机能按时点火、关机和实现各级按时分离。所以执行机构好比是运载火箭的“手脚”。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
  • 17
    2019-10
    [导读]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动车。层状材料有着较高的比容量,被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应用于国内外中高端电动汽车上(如特斯拉电动车),但随着需求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其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粉体网讯]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动车。层状材料有着较高的比容量,被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应用于国内外中高端电动汽车上(如特斯拉电动车),但随着需求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其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正极材料各项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如Al、Ti等,可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满足当下对动力电池快充和寿命方面的需求,因此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掺杂及掺杂后性能提升的机理尚未了解,需要进一步研究。 锂电池层状材料界面Ti梯度掺杂形成新型的界面重构及提升电池性能 近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领导的清洁能源中心研究团队运用中子衍射、x-射线吸收谱(XPS)、高精度及原子尺度显微镜(HR-TEM及球差TEM)结合第一性原理量子化学计算,对锂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材料界面Ti梯度掺杂形成新型的界面重构、提升电池充放电速率和循环稳定性及相关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工作近日发表在能源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s,IF=24.884)上。 潘锋课题组通过自主创新的Ti梯度掺杂的方法,在高镍正极层状材料LiNi0.8Co0.2O2(NC82)的表面构建了约6纳米厚具有Ti-O结构基元及Li/Ni反位的新型界面结构。Ti-O强的化学键结合力使得在合成的过程中界面的氧原子稳定性提高,该重构的界面能阻止材料与H2O、CO2和电解液的反应,在合成过程中抑制表面形成的杂相(如NiO类型的岩盐相、Li2CO3等),从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这种构造表面层状相的保
  • 17
    2019-10
    2019年10月16-18日,IPB2019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IPB上海国际粉体展会是由中国颗粒学会和纽伦堡会展集团共同举办,致力于为中国粉体行业打造从材料加工改性到输送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平台,覆盖化工、制药、食品、颜料染料、包装、采石、建筑、陶瓷等领域。 来自粉体行业的200余家国内外知名粉体企业齐聚于此,共同交流探讨粉体、新材料前沿科学,生产、检测设备新技术与应用,以及粉体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粉体制备与合成 粉体制备与合成领域主要包括:粉碎,研磨(气流磨,机械冲击超细磨,搅拌磨,砂磨机,振动磨,辊磨机,胶体磨,球磨机,破碎机等);混合,均化(混合机,分散机,捏合机,乳化机,溶解机,均质机等);分离,分级(重力沉降分离,过滤设备,离心机,筛分机,磁选分离等);成型,造粒;蒸发,干燥;理化合成;其他制备或加工技术等。 粉体输送与存储 粉体输送与存储领域主要包括:粉体输送(胶带输送,螺旋输送,斗式提升,气力输送,管道输送等)及配件(阀门,动力与传动装置,泵,压缩机,风机等);粉体称重;定量给料;倒空;搬运,贮存;包装,填充等。 颗粒分析与表征 颗粒分析与表征领域主要有:粒度粒形分析;粒度计数器;粉体流动性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粉体单颗粒成分分布;粉体白度测试;粉体其他性能分析等。 安全与环保 安全环保领域包括:工业火灾防护;电气防爆;非电气防爆(爆炸遏制系统,火花探测器,安全阀,防爆阀等);过程安全;排放控制;工作区域安全;其他安全与环保设备等。 测量与控制 测量控制领域包括:显示器;过程控制;控制仪表(压力计,流量计,物位仪等);粉体测量;其他粉体测量与控制装置及附件等。 新闻来源:粉体网。
  • 16
    2019-10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实现了连年丰产。我国粮食产量在2003—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至今已连续7年超过1.2万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我国粮食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质”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到环境污染、农药使用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方面比较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天(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粮食质量安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粮食质量安全关系着国民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提高粮食品质也尤为重要。  资料显示,我国粮食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率高,广泛存在于民众大量消费的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中。此外,我国1/5的耕地面积被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成为了制约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粮食收储等环节缺乏现场快速鉴别手段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无法对超标粮食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级存放,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 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产业链“五优联动”,预期到2020年建成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检验能力不足、基层检验监测机构严重缺失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工程计划,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完善检测能力建设。湖北、山东、湖南、安徽等地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等开始招标采购粮食质量检测仪器,为粮食质量安全和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另外,面对海量的检测样本、五花八门的粮食种类,仅仅依托实验室的色谱仪、质谱仪等设备,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发展低成本、快速、高灵敏的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49条记录 每页5条记录 当前第7/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